中国政府网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手机版 微信 微博 繁体登录注册

一等功臣郭海清:退役不褪色的“钢铁战士”

2022-08-29 17:14 恩施州退役军人事务局


退役不褪色的“钢铁战士”

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在距离越军仅6米远的阵地上,他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毅然以身做架,在枪林弹雨中将电台天线举出洞口40多分钟,及时保证了上级指挥落实,被同志们誉为“英勇作战的哨兵”“以身作天线的人”,被所在集团军授予一等功一次。

和平年代,他退役回到家乡,扎根基层一线服务百姓,驻村扶贫时把村民当亲人,抗击疫情时50余天不眠不休,先后荣获“湖北省劳动模范”“建始县最美退役军人”“建始好人”“建始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怀揣着敬佩与激动,我们一起聆听一等功臣郭海清传奇而平凡的事迹。

他从小就崇拜军人

今年54岁的郭海清,皮肤黝黑、浓眉大眼、英气逼人,现就职于国网建始县供电公司长梁供电所。

1968年7月,郭海清出生在建始县高坪镇花园村一组,家有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老四。

农村生活造就了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从小,他就崇拜军人,“穿着军装扛着枪,好威风”。老家的墙上,贴着一张军人海报,郭海清每天要看好几次,心里暗暗下决心:“长大后,我要成为你!”

高中毕业后,郭海清到集镇上一边做生意,一边等着征兵。1986年底,征兵工作一开始,他就迫不及待地报了名,成为北京某集团军的一名志愿兵。

部队的训练很艰苦,手心磨起了泡,皮肤晒伤了一层又一层,可郭海清学到了真功夫。

没过多久,郭海清所在部队接到命令:前往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进行临战训练,支援对越反击战。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郭海清和其他新兵一起,从北京前往云南文山,并在那里接受了为期半年的临战训练:救护、狙击、夜间侦查、擒拿格斗、通讯使用……前线作战需要什么技能,他们就训练什么内容。

在这批新兵中,郭海清表现十分出色,各项训练成绩均在全营名列前茅。

期间,部队训练地先后移动3次,每次移动都离交战地更近一步,甚至能听到枪炮声。

文山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夏季高温多雨。在严酷气候和高负荷训练的双重压力下,郭海清和战友们不敢有半分松懈,他们清楚:训练时少出一分力,上了战场就多十分危险。

“我们的训练地是通往作战前线的必经地。虽然看不到伤员,但每天不间断的救护车鸣笛声说明了战争的残酷。”事情已过去34年,但郭海清的语气依旧沉重。

他用生命架起天线

1987年7月18日,郭海清和战友们奔赴著名的“李海欣高地”作战。

“真正的战场,远比电视剧里残酷得多。”郭海清记忆犹新,上战场第一天,班长命令他们脱掉衣物,只穿一件挂满子弹、手榴弹等武器的作战背心。

“防止烂裆!”22岁的班长只甩出这四个字。

由于各方面能力过硬,郭海清被派往阵地最前沿的6号哨位,既负责夜间观察值班,又是战斗员。

6号哨位是该阵地最前沿的一个哨位,与越紧贴,距离敌方阵地仅6米远,是越军经常偷袭、反扑的主要地带,且该哨位地势低洼,与其他哨位相比保障更困难、条件更艰苦。

所谓哨位,其实就是一个猫耳洞,由1米高的拱形半圆门构成,宽10公分,高度不等。洞内潮湿逼仄,蛇虫横行。洞口十分狭小,几乎仅容一人爬行通过。

6号哨位有2个猫耳洞、4名战士,他们轮流值班负责侦查军情。白天,他们就着罐头盒,用固体酒精煮点稀饭吃;夜间,他们的眼睛一刻不敢闲,警惕地观察越军的动静,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是致命危险。坚守防御作战3个月,郭海清共报告处置情况63次,准确可靠。

时光流逝,但那段记忆却似雕刻在郭海清脑海里,从未被磨灭:3个月不洗澡不洗头,头发黏成手指粗的长条耷拉到脖子处,身上被汗水和尘土裹得里三层外三层。唯一干净的,就是那双每时每刻都在瞭望的眼睛。

然而,真正震撼人心的不是战争条件的艰苦,而是见证伤亡。

一天夜里,越军突然对前沿阵地发起攻击,炮弹像雨点一样散落在我军阵地前沿,并炸断了6号哨位与上级联系的电台天线。

战争中,通讯线就是生命线。

正当郭海清窝在猫耳洞口考虑怎么办时,忽然听到旁边的猫耳洞口传来“啊——”的一声惨叫。借着炮火的光,郭海清看到战友被炸伤,趴在洞口一动不动。

郭海清赶紧匍匐着移动过去,将战友推进猫耳洞里,他再爬进去。此时,战友已经失去意识,不一会儿,地上被鲜血浸湿。战友的背上,鲜血还在汩汩地往外冒。来不及多想,郭海清用拳头死死按住伤口,用嘴撕开急救包,帮战友包扎止血。

“必须马上与后方取得联系,发动反攻,要不然有可能全军覆没。”当班长问“谁愿意把电台天线拿到洞口”时,郭海清自告奋勇请战。

“如果不冒险,我们都得死,如果我冒险,就算牺牲了,其余人还有生存的希望。”悲愤与热血燃起一股力量,郭海清冲锋战场。

他抱着电台线匍匐出洞口,用身体作支架,将电台天线高高举起,并不断变换着位置连接信号。终于,他听到了熟悉的“滴——滴滴——”声,电台接通了。

整个过程持续40余分钟。

郭海清的英勇及时地保证了上级指挥的落实,并最终取得了战斗胜利。

为纪念自己死里逃生,战争结束后,郭海清专程到“老山前哨”界碑处留影。

他将柔情献给群众

战场上,郭海清是不畏生死的铮铮铁汉;工作中,他俯首为牛,对群众柔情似水,润物无声。

1990年3月,郭海清转业,回到建始老家工作。无论是在高坪镇野三河水电站、国网建始县供电公司工作,还是到三里乡老村村(现三里坝社区)驻村扶贫,郭海清对待工作总是勤勉务实,对待群众总是温柔有加。战贫、战疫、战洪,三场战役中都有郭海清忙碌的身影。

2017年8月,郭海清入驻老村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他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

“他是农村娃娃,对农村有特殊感情,对老百姓的很多事情都能感同身受。”在原老村村党支部书记许祖华口中,郭海清是个“很接地气”的书记。

为帮助村民发展芋荷梗、空心李等产业,他经常自学栽种技术或向专家请教,再耐心细致地教给农户。农忙时,他还会下地帮村民种地、抢收。村民哪家有困难,他都倾力相助。

该村一组村民刘承树一家情况特殊,老伴是二级重度残疾,全家的重担落在儿子一个人身上,生活拮据。走访中,郭海清将他们一家的情况记录在工作日记中,并作了重点标注。

为老人申请低保、经常上门走访、帮他们抢修被暴雨冲垮的堡坎……驻村3年多,郭海清一直将他们一家当做自己的亲人,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

战贫中,郭海清竭尽全力;战疫时,他也毫不含糊。

老村村流动人口多,且外出务工人员多。2020年1月,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时,正值春节返乡高峰期,老村村的疫情防控压力尤其大。

“让村民进村回家过年,将病毒阻隔在村外。”秉持着这一工作理念,郭海清带领“尖刀班”成员日夜坚守,卡口值守、入户走访、为村民采购物资……57天,郭海清没回过家。

郭海清一帮人的辛苦,换来的是全村老百姓的安全:整个春节期间,老村村未出现一例新冠肺炎病例。

2021年1月,郭海清圆满完成战贫任务后,调任国网建始县长梁供电所运维抢修班班长。

对于郭海清,该所所长谌华立这样评价:“他吃苦耐劳,无论是分内还是分外的事,他都主动去做,是一块自觉搬动的砖。哪怕用户半夜有诉求,他也及时前往,从不推三阻四。”

一日为军人,终身听党话。戎装虽脱,初心不改。

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党员,郭海清无论在哪个岗位、从事何种工作,都是主动请缨、闻令而动、向战而行,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他说:“哪怕现在年纪大了,但我一直坚持锻炼身体,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依然可以奔赴任何战场!”

郭海清个人简历

郭海清 男,汉族1968年7月出生

1986.11--1990.03 中国人民解放军51016部队 战士、班长

1990.03--1990.06 退役军人待安置   待业

1990.06--2009.06 建始县电力公司野三河电站  值班员、运行值班长

2009.07--2012.09 建始县电力公司三里供电所  营抄员

2012.10--2013.03 湖北省电力公司建始县供电公司三里  三里供电所营抄员

2013.07--2013.11 湖北省电力公司建始县供电公司三里  抄表工

2013.12--2014.10 湖北省电力公司建始县供电公司综合  抄表工

2014.11--2016.12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建始县供电公司  农网营销抄表

2017.01--2017.07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建始县供电公司  安全质量

2017.08--2019.02 湖北恩施州建始县三里坝社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驻村工作人员

2019.03--2019.03 湖北恩施州建始县三里坝社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驻村工作人员

2019.04--2019.06 湖北恩施州建始县三里坝社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驻村工作人员

2019.07--2020.12 湖北恩施州建始县三里坝社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驻村工作人员

2021.01--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建始县供电公司  运维员

所获荣誉

在1987年7月对越作战老山战区防御作战中,不怕牺牲,顽强战斗。在一次战斗中,猛烈的炮火致使整个阵地通信联络全部中断,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郭海清不顾个人安危,挺身冲出洞口,置身洞外,用双手举起电台天线,保持与上级联络不间断,取得了上级的有力支援,为战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表彰郭海清他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突出功绩,集团军党委给其记一等功一次。郭海清还先后获评“优秀战士”“优秀团员”“优秀班长”等荣誉称号。

退役后,郭海清严格履行党员义务,做好表率,敬业奉献,不怕吃苦,为建始县电力事业奉献力量。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