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手机版 微信 微博 繁体登录注册

吕东:军人的本色——永远的依归

2022-08-24 17:07 秘书处、黄石市局

吕东,湖北黄石人,1982年入伍,在部队荣立三等功1次。1986年退役后,当过公安干警,做过企业骨干,所在机组被厂党委命名为“吕东党员示范机台”,现为黄石新时代文明实践先锋团副团长、秘书长。他坚持志愿服务10多年,2020年组建了黄石市第一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并担任队长,先后参与全市抗疫抗洪、创文创卫、扶贫帮困等活动,是黄石志愿服务的标杆队伍,他本人先后被授予“荆楚楷模·最美退役军人”、全省双拥先进个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1984年,身为骨干的他随部队赴滇作战,在边境自卫反击的战场上,冲锋在前,英勇作战,是全连第一个荣立个人三等功的战士。正是由于这段不同寻常的作战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和平来之不易。

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从公安干警到企业骨干,从下岗职工到专职志愿者,不论角色和岗位如何改变,他始终不变的是一颗对党的忠诚之心,对军队培养教育的感恩之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之心。退役后,他牢记“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庄严承诺,秉持“红心向党,服务为民”的志愿服务理念,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带动黄石一大批退役军人志愿者和各团体社工等群体,一起进社区、进楼栋、进市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军营,参与到服务退伍老兵、帮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城市文明创建、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积极传播爱国主义精神,营造爱党、爱国、爱社会、爱人民军队的良好社会氛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在他的带领下,黄石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成为全市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公益服务团队,“有事找东哥”已经成为了很多市民的口头禅。

胸怀赤忱中国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市进入封控状态,人员足不出户,一时人心惶惶,不知所措。

看到所在小区居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茫然失措的眼神,他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向社区党委递交请战书,按下红手印,第一个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做表率、当先锋,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退役军人在国家有难之时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他以退伍老兵的名义,动员所在社区10余名退役军人组成退役军人志愿者疫情防控突击队,担负起社区各出入卡口的执勤值守保障工作。

可是,开展志愿服务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期,他们成了所在社区居民“最不受欢迎、最不受待见”的对象。少数居民想出去,被他们“严厉”劝返;疫情初期个别人想下楼“遛达”,他们对此坚决说“不”;因为他们值守严格,他们没少遭居民的白眼、听到居民的抱怨。

冷眼难捱,但他并不介意。作为一名受组织培养教育多年的退役军人,他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的谆谆嘱托,为了湖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带领退役军人志愿者执行最严格的卡口值守。作为疫情防控突击队长,他每天早上五点不到就到岗,半夜十二点后安排好所有夜班才离开。每当发现小区出现确诊患者时,他不顾危险组织退役军人志愿者在被封的楼栋前搭起了帐篷,拉起警戒线,部署防控措施,协助社区党委做好居民生活服务保障工作,按照24小时不离人的要求,为居民解决一切困难,除了卡口值守,他们还承担物质配送、帮居民购买药品、防疫知识宣传,尤其注重帮助没有银行卡和智能机的老人购买物资、药品等,这样的工作一直坚持了50余天,中途没有缺席任何一天

社区有一些老人,因家里没有现金无法采购生活用品,外出取款又不方便,当朋友得知他准备借钱给他们时,纷纷劝他,不要“既出力又出钱”,现在情况特殊,借出去不一定收得回来。他说,如果这时不借给他们,他们可能“人都回不来了”。他毫不犹豫地把家里仅有的备用金两万余元借给他们,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

还有一次,社区有位独居老人病逝,其子女打来求助电话,他二话不说应声答应并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和劝阻,在疫情期间不计风险,义无反顾的为独居病逝老人洗身穿衣,料理后事,事后也婉拒了独居老人家属的重金酬谢。社区异地居住居民病故,家属来电求助,需要办理丧葬费及住院报销事宜,他不顾危险在寒冷的冬天来回奔走于市民之家、医保局和银行之间,办好所有的手续,并将钱款分毫不差的转至该居民账户上。

由于他们的“硬核把关、钢性值守”,在他担任卡口队长之日起,值守的7000人的社区实现零感染,他们用真心付出换来了社区居民的放心封控,用真情服务换来了社区居民的“十分满意”。他想,他们没有违背初心,国家有难之时,他们冲的上、顶得上,充分展示出退役军人良好形象,为打赢湖北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退役军人贡献,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党旗在疫情防控阵地上高高飘扬。

爱心擎起志愿红

中国红是大家普遍喜爱的颜色,志愿红是中国红的延伸和拓展。2020年4月,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关心和指导下,他们组建了黄石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发展迅速,由刚开始的7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50余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2.3万小时,黄石退役军人志愿者在各个领域无处不在,志愿红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已成为黄石各志愿服务团队的标杆。

在抗疫抗洪、应急救援、扶贫帮困的现场,有他们志愿红的身影。每年汛期,退役军人“长江卫士”志愿服务队和应急防汛抢险突击队,在防汛大堤日夜坚守,是市委市政府最得力的助手和生力军。2021年,黄石港区上港闸S112地段发生管涌险情,他带领100余名黄石退役军人志愿者闻令而动,连夜组织退役军人志愿者装沙袋,堵管涌,疏散附近居民,因组织安排得当,成功阻止了重大风险隐患的发生,用行动为群众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用血肉之躯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

在面对黄石阳新重大水灾、河南郑州重大水灾,他号召退役军人积极开展爱心捐助支援活动,先后为灾区捐衣捐物、送米赠粮,帮助灾区人民销售积压的水果、蜂蜜、蔬菜等,价值7万余元。在支援灾区的间隙,他多次赴革命老区进行助学扶贫、助农扶贫,助学扶贫累计金额达1万五千多元,助农扶贫达3万多元,长期资助2名困难学生,帮助其完成学业,成为贫困学生最坚强的依靠。

在治安巡逻、文明宣导、交通文明执勤的现场,有他们志愿红的身影。今年,黄石市成立了文明宣导队,他每天带领退役军人志愿者,奔走在黄石的每个城区、每个角落,对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文明宣导,敢于批评,不惧威胁,共开出不文明处罚单183张,护岗执勤、路口指挥引导达2400多小时。同时,他们进入学校、走进楼栋,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文明宣导活动,自己订制雷锋卡通人物,和志愿者宣导队员一起上岗,教育引导居民开展“我爱我楼”的文明建设活动,广大师生及家长无不欢喜,赞誉不绝,得到了区、市、省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现在,他们每天都会向市民发放文明手册、创文明城市倡议书,共发放3000多份,文明大礼包1500多个,向烟民朋友赠送灭烟袋1000余个,提倡“烟头不落地·城市更美丽”的良好行为。

在冰冷的湖水中,最先跳下去救人的是退役军人志愿红;在事故现场,抢救伤者、维持秩序的是退役军人志愿红;交通文明、创文创卫是退役军人志愿红,退役军人志愿红是湖北黄石独特的风景线。退役军人志愿者们军容严谨,服务热情、文明引导,赢得了黄石市民的广泛赞誉。

在退役军人志愿红得到黄石市民普遍肯定的光彩下,他也留下了自己终生的遗憾。自古忠孝难两全,在他从事志愿工作的这些年里,家中老母亲瘫痪在床十几年都很少照顾,直至老母亲病危、病逝,他都因为在外执行紧急志愿服务任务没有守在她的身旁,没有给老母亲最后的依靠,也没有听一听老母亲最后对儿的叮嘱。他时常在想,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大家的国强大稳定了,才有万千小家的幸福安康。唯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志愿服务之中,让志愿红成为市民心中永恒的依赖,就是弥补未能对老母亲尽孝的缺撼

一生爱国防绿

一个国家可以不具备侵略性,但一个国家绝对不能没有尚武精神。在进行红色宣讲的时候,他始终视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宣讲为已任,着力培养广大学生和市民的尚武精神,切实“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各位领导,说句心里话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自发讲好党史、军史,把红色教育传递下去,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去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他带领退役军人志愿者积极参与红色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宣讲等重大活动。他们走城乡、进山区、下基层,孜孜不倦的在大、中、小学,机关单位、工厂企业、街道社区、市委党校作义务宣讲,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广泛传播到青铜故乡的每一个角落。从2011年至今,他进行党史军史等红色教育宣讲11年,宣讲120多场,受教育群体人数达数万人次。在一次国防教育宣讲后,就有20余名应届毕业生现场自愿报名参军入伍,并长期保持电话微信联系,每次都会向他汇报在部队这一周内的学习、训练、生活情况,他都一一的在电话中鼓励他们,激励他们在军营建功立业,苦练军事技能,争做新时代“四有”军人。 

记得在一所高校作宣讲结束后,有个大学生问他:吕老师,您能用简短的一两句话,说说您在部队这几年的感受吗?他笑着说:“青春有很多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我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我用本可以捧着鲜花和书本的双手,抗来了胜利、生命、机警,抗来了日报大写的姓名”。虽然放弃了走进北大和清华的机会,选择了军营,但他不后悔,如果重新选择,还是会选择穿上这身光荣的绿军装。 

他一年365天,天天迷彩装,左胸党徽、右胸军徽,这也成为他的标配和正装,他将国防绿的热爱感染着家庭,感染着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团队,感染着黄石社会各公益群体,感染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市民,他用他的国防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志愿者加入到黄石志愿服务活动中,加入到服务退役老兵,帮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帮扶社会困难群体和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活动中,以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贡献退役军人的智慧和力量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