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手机版 微信 微博 繁体登录注册

庆祝建党百年·致敬荆楚英模 |老兵王长先:从战士到工人不改军人本色!

2021-07-27 17:15 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十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晚年的王长先精神矍铄,仍保持着军人作风。

18岁时,他参军入伍,跟随部队在解放鄂西北、陕南战斗中英勇杀敌;新中国成立后,部队改编为石油工程第一师,他辗转甘肃、四川建设油田。从战士到工人,再到返乡务农,九旬老兵王长先的军人本色永远没变。

参军入伍解放家乡

7月19日,在建设大道兴丽城小区,记者见到了今年92岁的王长先。眼前的老人须发皆白,脸上道道皱纹如刀刻般深邃,眼神里透出一股倔强。“老爷子身体不错,每天喜欢出去散步,要不是今天接受采访,可能还在外面逛着。”王长先的大女儿王传芝对记者说,老人闲暇无事时,经常翻阅珍藏多年的影集。在他的深情追忆下,一幕幕、一件件感人至深的往事,犹如发生在昨天。

1929年1月,王长先出生在张湾区西沟乡白石村。作为家里三兄弟中的老二,他从小就被父母送到地主家放牛、耕地,没上过一天学堂。“那时候饿饭、挨打是常有的事儿。有一次,我在赶牛耕地时,没把牛头上的工具套好,结果地主拿起树枝就往我的头上、背上抽。”王长先说。

王长先18岁那年的一天,一支被当地百姓称为“夜壶队”的反动武装袭击了白石村,并将王长先抓了“壮丁”。几天后,这支“夜壶队”在十堰垭子与一支解放军部队遭遇。经过激战,“夜壶队”被击溃,王长先也因此被解救,加入了解放军,“如果不是遇到解放军,我此后的境遇难以想象。”

1949年5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陕南军区所属第12旅、第17师在湖北郧阳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这次改编中,王长先成为19军57师170团的一名战士,跟随部队在鄂西北、陕南等地浴血奋战,为郧阳地区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跟随部队奋勇杀敌

王长先回忆,19军刚一成立,即奉中央军委和第二野战军指示,暂归第一野战军指挥,为策应关中战场的攻势,沿汉水西进作战。此时,胡宗南部队为了保住入川的退路,在安康至白河、竹溪沿线以4个军的兵力设立了三道防线,企图阻止19军西进。

王长先所在部队向敌人的防线发起了连续猛烈进攻,于1949年5月25日解放白河县城,摧毁了敌第一道防线,接着突破关垭;5月30日,我军解放竹溪县城;5月31日,又解放了平利县城,摧毁了敌人的第二道防线。

之后,为诱敌东进,寻机歼敌,王长先跟随19军主动撤出平利县,转到竹溪境内休整待命。7月8日,为钳制安康地区之敌,19军奉命继续西进配合作战。7月10日,再次强攻鄂陕交通要塞关垭,在收复平利县城后,攻占女娲山,激战牛蹄岭,突破敌人的第三道防线,攻克安康新城。

至此,19军突破了胡宗南十万大军的阻击,取得以少胜多、夺关斩将的空前胜利,使数百万惨遭胡宗南部队压榨蹂躏的人民重见了天日,为解放大西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1月中旬,第二野战军主力和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等部发起西南战役,在陕南地区的国民党胡宗南部慌忙南撤。第19军又配合第18兵团进行了钳制和追歼胡部的作战,连克旬阳、安康、岚皋、汉阴、石泉、紫阳、西乡、洋县、城固等县城,陕南全部获得解放。1949年12月,王长先又跟随19军转入剿匪反霸、建设地方武装等工作。至1950年6月底,基本肃清陕南地区的匪患。

不畏艰苦建设油田

新中国成立后,石油供应十分匮乏,严重影响国计民生。1952年2月,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批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军57师转为石油工程第一师的改编计划,“中国石油第一师”就此诞生,承担起光荣的油田建设任务。

在这次改编中,王长先所在的170团成为石油工程第一师2团,主要承担甘肃玉门油田的基本建设。“毛主席在《改编令》中鼓励我们——‘你们过去曾是久经锻炼的、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战斗队。我们相信你们将在生产建设的战线上,成为有熟练技术的建设突击队。你们将以英雄为榜样,在新的战线上奋斗,并取得辉煌的胜利。’”王长先至今仍记得一字不差。

“石油工程第一师共有三个团,当时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团钻,二团炼,三团开着汽车转。”王长先说,面对当时匮乏的物质条件和严酷的自然环境,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难:缺少吊车、拖拉机和重型汽车,便人拉肩扛地运送钻井设备;打井需要水,便全队出动,破冰取水;遭遇井喷险情,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匀泥浆,解决井喷难题。

在玉门油田期间,大家就像是一个个小学生,钻工、泥浆工、地质技术员、测井工程师,乃至柴油机司机、修理工等等,都是战士们虚心学习请教的对象。王长先则有幸师从“铁人”王进喜,不仅学到了技术,更被他的艰苦奋斗精神感染。

回乡务农不改本色

1958年3月,四川龙女寺、南充、蓬莱相继发现石油。4月,全国石油工业现场会在南充召开,号召玉门、新疆、青海的队伍支持四川会战。“大战川中,拿下20口关键油井。”王长先说,他又一次满怀豪情,响应号召转战四川油气田。

3年后,国家经济困难,油田开始大量精简人员,王长先服从组织安排,带着妻子和3岁的女儿,回到西沟乡白石村务农。经历了十余年的军人、工人生活,回到家乡后,他依然保持军人本色,任劳任怨,把家庭操持得井井有条。

大女儿王传芝回忆,回到家乡后,父母又养育了3个女儿,“母亲是城里人,不擅长农活。养活一家六口人的重担,全部落在父亲身上,压力可想而知。即便作为一个普通农民,父亲依然没有抱怨过,每天起早贪黑,把我们抚养成人,教育我们保持优良传统,时刻准备报效祖国。”

“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当年无数战友用生命换来的。如今,健在的战友也都已是耄耋老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王长先说。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