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手机版 微信 微博 繁体登录注册

9·30烈士纪念日 | 回望:襄阳烈士陵园

2019-09-20 11:48 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近代以来,70万荆楚英雄儿女为了新中国建立英勇捐躯。烈士们以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不朽精神铸就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丰功伟绩!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六个“9·30烈士纪念日”之际,和我们一起走进湖北省14家国家级烈士陵园,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赓续红色血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革命精神,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今天,我们走进襄阳烈士陵园。

  1948年夏,为消灭盘踞在江汉之间重要战略要地——襄阳、樊城的国民党军,襄樊战役打响。作为当年闻名全国的“五路大捷”之一,襄樊战役历时14天,我军719名战士献出了生命,共俘获国民党驻襄阳地区第15“绥靖”区司令官康泽、副司令官郭勋祺及其以下17000余人,毙伤3500余人,共计21000余人。朱德总司令誉称此次战役为“小的模范战役”。

  襄阳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襄阳市襄城区铁佛寺路60号,是为缅怀在解放襄樊战役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于1950年而修建。

  襄阳烈士塔

  位于羊祜山,始建于1951年,是为纪念解放襄樊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及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襄阳解放事业献身的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墓

  安葬的是解放襄樊战役中英勇牺牲的103位无名烈士以及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先烈们的遗骨。

  革命烈士纪念馆

  设有襄樊战役史迹陈列厅,共展出照片120余幅,文字资料30余万字,文物20余件,全面展示了襄樊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战役经过。

  

  襄樊战役

  襄樊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一部和桐柏、陕南军区部队对湖北省襄阳、樊城地区的国民党军进行的城市攻坚战役。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中共中央决定与国民党军展开生死大决战。2月6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电,同意刘、邓2月4日建议,组织两个有力支队继粟裕之后渡江南下牵制敌人一部分兵力,一支出川、湘、鄂,一支出湘、鄂、赣,二三两月作充分准备,三月底或四月初行动,并以陈再道率两个旅加强江汉军区,包括经营鄂西及汉水中游在内。2月7日,毛泽东再次致电刘伯承、邓小平,指示该野战军指挥所从大别山移至淮河、陇海、沙河、伏牛山之间,指挥刘、邓三个纵队,陈士榘、唐亮四个纵队,陈赓、谢富治一个半纵队,共八个半纵队,“在淮河、汉水、陇海、津浦之间集中,机动打中等的及大的歼灭战”。这样部署,可将敌主力吸引至淮河、汉水以北,利于粟裕部机动,利于大别山、江汉等地放手发展,还因为北面有巩固的后方可为依托利于打歼灭战。

  1948年,刘、邓主力由大别山转至中原后,决定调整和改变原有的大区体制。5月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陈毅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刘伯承为中原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陈毅为第一副司令员(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和政委),李先念为第二司令员。邓子恢为副政委,张际春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为参谋长。中原军区下辖豫鄂、皖西、豫皖苏、豫西、桐柏、江汉、陕南七个军区。华东野战军陈唐兵团(辖三纵、八纵和十纵)暂归中原野战军指挥。华北解放区大批干部到中原,加强地方工作和新政权建设。经过这次调整,中原解放区的力量大大加强,统一了组织,集中了主力部队。中原解放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6月13日,刘邓下达关于襄樊战役的部署。命令以陈赓指挥二纵、四纵为西兵团,第一步奔歼老河口、谷城之敌,其主力适时控制汉水西岸,伺机直趋襄阳。以王宏坤指挥桐柏军区主力、六纵为南兵团,第一步奔歼襄阳之敌,对汉水西岸须以适当兵力兜击可能逃走之敌,对汉水船须控制之。以上两兵团统归陈赓指挥,战役定于21日开始 。

  战至16日全歼守军。给了蒋介石集团以沉重的打击。此役,共歼国民党军 2.1万人,俘第15“绥靖区”司令官康泽,解放了襄阳、樊城、光化、老河口、谷城、南漳、宜城等城镇,为尔后开辟汉水南岸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

  襄樊战役于7月16日18时结束。整个战役历时14天,我军歼灭敌第十五绥靖区司令部、一零四旅、一六四旅全部和一六三旅大部,俘获康泽、郭勋祺以 下17000余人,毙伤敌3500人。收复襄阳、樊城、老河口、光化、谷城、南漳、宜城等七座城镇,缴获化学臼炮4门、野炮1门、迫击炮44门、六零炮10门、小炮43门、步枪4400余支、轻机枪305挺、重机枪53挺、汽车10辆、骡马123匹、法币307亿元和大量弹药、粮食、物资。我军牺牲719人,伤3000余人。我军清理战场后,即撤离襄阳,北渡汉水休整 。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8  打印   关闭